加入我们 登录
۩杰西达邦中国影迷会۩ 返回首页

音乐之声的个人空间 http://uwww.chinatikfans.com/?66857 [收藏] [复制] [分享] [RSS]

日志

喀什--絲路明珠〔古代疏勒國〕

已有 6147 次阅读2012-7-16 01:25 | 喀什, 明珠, 疏勒

喀什是“咯什噶爾”的簡稱,是絲綢之路除敦煌外的另一顆明珠。這兩顆明珠分立新疆的東西兩端。在維吾爾人的心目中,喀什的地位還要高於烏魯木齊。

西漢初年,喀什是西域36國之一的疏勒國。屬西域都護府管轄。東漢初年,班超以疏勒為大本營,經管西域達30年之久。唐代在此設疏勒都督府。宋、元兩朝以來,疏勒的地名逐漸為“喀什噶爾”所取代。清代這裏曾是清政府總理南疆八城事務的喀什噶爾參贊大臣的駐地。

喀什由於歷史上是絲路中南兩道交匯點,是中外文化薈萃之地,因此名勝古跡多,西域風情特別濃,分別介紹如下:

維族街市

在這一段維族街市中,兩旁都是維吾爾建築風格的樓房、民居,一樓是民族手工藝品的作坊和店面,例如樂器、金銀首飾、花帽、傢俱、鞍具、小刀等等。當然各類風味小吃店是少不了的。

街上的行人除各國散客外,幾乎清一色是維族同胞,其中三種人最吸引遊客的目光。第一種是頭戴阿拉伯式圓形白帽、白鬍子的老頭,第二種是身著豔麗連衣裙的維族姑娘,第三種是頭戴面紗的婦女。

艾提尕 清真寺

這座清真寺是大陸最大的清真寺,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。該寺總面積16800平方米,含禮拜堂、教經堂、門樓、水池和其他一些附屬建築物。門兩旁有高達18米的宜禮塔,每天從破曉開始,寺中的神職人員要五次在宜禮塔中高聲呼喚穆斯林們前來做禮拜。

每逢星期五,循例有一次規模較大的禮拜要做,稱為“朱瑪日”,是日城內外的穆斯林陸續集中到艾提尕寺來,舉行盛大的宗教活動。是故此寺又稱為“星期五清真寺”。

每年的肉孜節和古爾邦節,清晨作第一次禮拜時,各地穆斯林蜂擁而來,艾提尕廣場上擠滿了人潮,人數不下十萬之眾!做完禮拜後,門樓上響起了嗩呐聲和“那格拉”鼓聲,維族男士們和著輕快的節拍,跳起了歡快的“薩瑪”舞。廣場四周是人頭攢動的“巴紮”,也就是各種商品的買賣市場。站在廣場上四處觀望,你會發現這裏就是喀什的縮影。

大巴札

維吾爾語“巴札”就是農貿市場,趕集的市場的意思,在新疆旅行,這個名詞一定要聽得懂。不只當地人講巴札,各國遊客也講巴札,而各城市都有當地的代表性巴札。喀什的巴札是新疆最大的巴札!早在2000多年前,喀什就是“絲綢之路”上的商品集散地。中國改革開放以來,絲路再通,喀什的巴札規模越來越大。每逢周日,郊區通往城裏的各條路上,農民、牧民天不亮就駕車騎驢,從四面八方來趕巴札!約有十萬人、3萬多輛運貨或載人的毛驢車,陸續進入這廣闊的市場。城裏的居民也傾城而出,身著盛裝去逛巴札。這場面是非常壯觀的!

在這裏,各種本地土特產品、手工藝品、瓜果蔬菜、生產器具、日用百貨、牛、羊、雞禽等等,應有盡有。當然,永遠不會缺席的就是那使得集市更歡樂的地方風味小吃!各種農貿產品的市場都有所區隔,有家禽市場、鞍具市場、布料市場、瓜果市場、百貨市場……等等。

阿帕霍加墓(香妃墓)

始建於西元1640年左右。墓內葬有同一家庭的五代人共72位,因其中葬有明末清初喀什著名伊斯蘭教“依禪派”大師“阿帕霍加”(第二代)而得名。又傳說清乾隆皇帝的妃子香妃,原名伊帕爾汗,就是這一家庭的成員,死後也葬在這裏。因此,此墓又被稱為香妃墓。

整座墓園由門樓、大小禮拜寺、教經堂、主墓室和果園組成,占地相當寬廣。主墓室在陵園東部,是整個建築群的主體建築,是典型伊斯蘭風格的宮殿式陵墓。陵堂內砌有半人高的平臺,上面一行行、一列列地排放著大小不一的墓丘,墓丘表面大都蒙著彩色布幔。最裏面那排,最右邊那個以粉紅布幕蓋著的小墓丘,就是香妃墓。大門角落的一輛破舊木造馬車,據說是當年從北京運回遺體的車輛。

 

神秘的蒙面女郎

 

在電影裏我們常看到披著面紗的阿拉伯女郎,神秘、聖潔而高貴,令人有“可遠觀而不可褒玩”的感覺。如果披面紗是女郎“孤標傲世”的自我裝扮,那是非常聖美的行為,如果不是,那是為什麼?

◆在蒙面女的包圍中

凌先生沿著絲路走過來,在東疆、北疆,幾乎看不到披面紗的女郎!待翻過天山,來到庫車後,他第一次碰上了蒙面女,當時既興奮又新奇,想拍照又有點顧慮。這種酷熱的天氣,整天蒙上面紗,真是活受罪!到了喀什,披面紗的女仕更多了,其實走在喀什的街道上,隨時都會碰上的!

那一天凌先生逛大巴札,無意間走進一條人潮洶湧的街道,被困在街心。四周打量,尋找空處鑽出,這才發覺自己身陷蒙面女仕的“包圍”中。他不曾有過這樣的生活經驗,感覺上似乎與古代西域人同處,有點時空錯亂的感覺!他心裏清醒得很,這不是在夢中,也不是在拍電影,這是真實的生活!一般遊客是很難得有機會,被蒙面女包圍在中間的!

◆丈夫才可欣賞的容貌

在喀什的日子裏,凌先生結識了“喀什四怪”(見凌先生的經典之作“絲綢之路神秘遊”一書。),他們為他揭開了女郎的神秘面紗。

原來維吾爾族姑娘出嫁前是不披面紗的,出嫁後的女子,按古蘭經的規定:「只有丈夫才可以“享受”她的美麗!」。四怪之一的艾尼操著不是很純正的漢語,以“享受”這樣的字眼來表達“欣賞”的本意,不過卻表達得更露骨。因此出嫁後的女子,外出一定要披面紗,以免別的男子“享受”了她的容貌。那客人來訪怎樣辦?客人一到,除非是夫家跟娘家的至親,否則她就要躲到內室去,連影子都看不到,更別談容貌了!這樣說來,是否意味著只要聽到門玲聲,她就要往裏躲?如果丈夫不在,誰來應門?很遺憾,凌先生沒問得這麼深入,不過,依常情判斷,應該是披上面紗出來應門,聰明的讀者,你以為然否?

◆隔著面紗的老友

披上面紗外出,走路不會掉到水溝裏嗎?四怪之三的“買賣提”哈哈笑道:「不會的!透過面紗,視線還是可以看清路面的,也可以認清對面的來人而打招呼……」。「問題是別人怎麼認得她啊?」凌先生啼笑皆非地問道。「可以!可以!只要是熟人或鄰居,從外型、衣著、反應,還是可以認得出來的!」。雖然買賣提這麼有信心,但相信認錯人的機會一定比我們高。哈!哈!

尤其,有一種情況一定會發生,我的鄰居某日娶進了一個媳婦,我們彼此都很熟,但一直到她老死(或我老死),我都不知道她“生做圓的?還是扁的?”。一想到這裏,凌先生不禁升起一股寒意。買賣提答道:「披面紗的婦女,通常一過50歲就除去面紗」。凌先生挖苦地說道「如此說來,我足足要等三十年才看得到她的廬山真面目!?……不對!如果她不到50歲就死了呢?」。「那就真的很遺憾了!」買賣提無奈地說道。

「又不對!我明明看過老態龍鍾的蒙面婦女,怎麼會是50歲而已?」。買賣提再度苦笑道:「有些人一輩子披面紗披習慣了,年老以後,腦筋轉不過來,已不習慣除去面紗了!」。「什麼?……」凌先生不可思議地望著買賣提……。艾尼在旁補充說道:「現在年輕一代的小姑娘已越來越不願披面紗了,我的妹妹就說她嫁人後,休想叫她披面紗,所以,凌先生你也不必太悲觀!」。

 

香妃‧容妃‧香香公主

 

香妃的身世之迷與葬身處是相當“耐人尋味”的。探討這問題的專文很多,這一傳奇人物的歷史真面目,近年漸漸被勾畫出來了!

◆維族人的傳說

關於香妃,喀什當地維族流傳的故事是這樣的:

香妃原名伊帕爾汗,“伊帕爾”是香的意思,因為少女時代的香妃,在花開季節喜歡在頭上佩戴沙棗花枝,因而香氣四散,被稱為“伊帕爾汗”,香妃的父親是喀什的宗教領袖阿利和卓。西元1756年,香妃22歲時被選送進京,入宮為乾隆之妃,但提出三項要求:其一,尊重香妃的伊斯蘭教信仰。其二,由其兄護送進京。其三,死後遺體回歸故里,葬于祖墳。

1763年,香妃29歲過世。乾隆派120人的衛隊護送遺體回喀什,安葬在如今的香妃墓內。

◆漢人的傳說

那麼,中原內地的漢人是怎麼流傳香妃的故事呢?清末民初以來,民間流傳一則《香妃恨》的故事是這樣的:

乾隆皇帝早就聽說過香妃其人,特別交待準備去喀什平叛的兆惠將軍留意。兆惠平定喀什之亂回京後,沒有讓乾隆失望,獻出了香妃。然而香妃冷苦冰霜,任憑宮人百般勸誘,誓死不從,並抽出袖中白刃,以刺殺乾隆相威脅。皇太后見無法勉強,趁乾隆出宮,召來香妃,很婉轉的予以賜死!

這個故事很悲壯,但並沒有交待遺體是否運回喀什?!

◆滿清的宮廷史料

從滿清宮廷的檔案中,得到的資料如下:

乾隆諸妃中,確有一位來自南疆回部的和卓氏女子,被冊封為“容妃”。資料又顯示,容妃的親屬名單中有“圖爾都”、“帕爾薩”等人。伊帕爾汗當然是回部和卓氏之女,而根據喀什方面整理出來的伊帕爾汗的家譜資料,圖爾都是伊帕爾汗的親哥哥,帕爾薩是她的叔叔。這一發現,可以斷定伊帕爾汗香妃就是容妃!不只如此,清廷檔案或陵墓遺跡,還有力的糾正了漢人〈香妃恨〉及維族有關香妃安葬處說法的荒謬。

◆香妃家族是清廷功臣

根據史料記載,香妃的叔叔及哥哥都是忠於清皇室,協助朝廷平定叛亂有功之人。西元1759年,圖爾都奉召進京,封為輔國公。容妃也隨同到了北京,不久被選進宮。容妃最初被封為“和貴人”,二年後封為“容嬪”,五年後又晉封為“容妃”,是乾隆最寵倖的妃子,也是乾隆的維吾爾語教師。容妃的伊斯蘭教信仰和生活習慣,完全受到乾隆的尊重。終其一生陪乾隆從東北到江南,遊遍大江南北。這段史料凸顯了《香妃恨》故事情節的荒謬可笑。大概漢人討厭滿清,就編個故事來醜化他。

◆香妃葬在河北裕陵

197910月,清東陵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員,在河北遵化縣“裕陵妃園”地宮中,發現了一具棺木,在棺木的正面及側面以阿拉伯文寫有金字的《古蘭經》經文。其他棺木都用梵文寫上佛經,差別很大。裕陵是乾隆的陵墓,他的后妃才能葬入“裕陵妃園”。毫無疑問,這具有阿拉伯文的棺木就是香妃(即容妃)的棺木!香妃遺體運回喀什之說是杜撰的!大門裏那輛粗製濫造的馬車,怎麼會是皇帝御賜之物?乾隆是這樣對待他寵愛的香妃嗎?

此外,香妃於1788年去世,終年55歲。那具棺木中發現了長髮辮,細黃的髮絲中已有灰白的頭髮,這可證明香妃不是29歲就過世!

◆香香公主影射香妃

讀過金庸《書劍恩仇錄》或看過這套港劇的讀者,一定覺得書中女主角“香香公主”與《香妃恨》中的香妃有幾分神似之處!她們都是來自南疆回部,父親都是回部的政治頭目。她們身上都有香氣,香妃是沙棗香,香香公主是天然的體香,他們的仇人都是乾隆皇帝,劊子手都是兆惠將軍。她們都被虜進清宮,都誓死不從……。

如果這還不夠多,還可再舉出更多相似處!顯然我們的金大俠把《香妃恨》的故事架構,納進了《書劍恩仇錄》的大架構裏!創意是很有創意,只不知金大俠是否知道香妃的真實故事與《香妃恨》恰好相反呢?

评论 (0 个评论)

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加入我们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۩tik中国影迷会۩

GMT+8, 2024-4-30 17:08 , Processed in 0.021785 second(s), 5 queries , Gzip On, Fil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返回顶部